容易疲勞要補充什麼

你是不是常常覺得早上起床沒精神、下午容易頭昏腦脹、明明沒做什麼卻總是覺得累?你以為是自己睡不夠,但其實是身體在抗議能量不夠了!現代人工作壓力大、外食比例高、作息紊亂,讓許多原本該靠飲食補到的營養素長期不足。那容易疲勞要補充什麼,才能改善沒精神的狀態?這次要帶你從疲勞的根源開始了解,再整理出6大關鍵營養素與實用吃法,幫你找回白天該有的續航力。

 

3 種常見的疲勞類型

「累」是一種身體各系統協調失衡後表現出來的訊號。很多人以為自己只是工作太忙、睡太少,但當你持續覺得疲勞,卻怎麼睡都補不回來,很可能身體早就開始給你一些警訊,只是你沒注意。以下是最常見的三種類型 :

身體型疲勞

這種疲勞常見於工時過長、運動量過高或日夜顛倒的人。身體感覺沉重、站著也累,甚至一覺醒來仍然提不起勁,還可能出現手腳冰冷、容易冒冷汗、肌力變差等狀況,讓你連日常活動都覺得負擔。

 

心理型疲勞

這類疲勞常發生在需要長時間思考、應變、用腦過度的人身上,你可能會有「腦袋卡住、注意力難集中」的狀況,做簡單任務卻容易分神,甚至覺得自己一整天像是沒開機,處於渾渾噩噩的狀態。

 

情緒型疲勞

這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一種疲勞。它不像身體累那麼具體,任何小事都會讓你煩躁、沒耐心,甚至感到焦慮無力,長期下來心情起伏不定,還可能影響到周遭的人,降低了日常的生活品質。

這3種疲勞類型可能看起來只是生活壓力大、休息不夠,但背後可能是營養素不足、荷爾蒙失衡或體內慢性發炎在默默進行。

3種常見的疲勞類型

延伸閱讀疲倦感全身無力怎麼辦?掌握5個簡單技巧,提升身體能量

 

容易疲勞要補充什麼 ?6大營養素+日常食物清單

你可能已經試過早睡、放假補眠,甚至強迫自己運動,但疲勞感還是像影子一樣跟著。累不見得是因為你做得太多,而是因為身體沒拿到它該有的資源,但容易疲勞要補充什麼 ?以下整理出6大關鍵營養素與幾種日常食物,讓你不再每天一睜眼就想回床上。

B群

B群幾乎參與所有能量代謝過程,像是把碳水、脂肪轉化成身體能用的能量來源。如果缺乏B群,就像引擎缺了火星塞,怎麼踩油門都啟動不了。

推薦食物 :糙米、全穀類、營養酵母粉、深綠色蔬菜、雞蛋、豆類

 

鐵質

鐵質除了「補血」功能,它還負責把氧氣運送到全身細胞,沒有氧氣,細胞運作就會變慢,整個人看起來就會沒氣色、做什麼都覺得吃力。

推薦食物 :紅肉、豬肝、菠菜、黑芝麻、紅莧菜、葡萄乾

 

維生素D

維生素D不只是骨骼健康的關鍵,它還參與情緒調節。研究發現,維生素D不足的人比較容易感到憂鬱、疲倦,甚至白天昏沉,尤其長時間待在室內、不常曬太陽的人,更容易陷入這種無力的惡性循環。

推薦食物 :秋刀魚、鮭魚、蛋黃、香菇(曬乾過的)、強化維D牛奶

 

鎂則是天然的「神經鬆弛劑」,能幫助身體從緊繃狀態中放鬆下來,對於入睡困難、淺眠、焦慮感特別明顯的人來說,是非常實用的營養素。鎂也參與能量製造與神經傳導,是穩定自律神經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。

推薦食物 :南瓜子、燕麥、堅果、菠菜、黑巧克力、香蕉

 

魚油與Omega - 3

Omega-3中的EPA和DHA,不只參與細胞膜的健康,也直接影響身體的發炎反應。EPA能減少發炎物質的生成,能避免讓免疫系統反應過頭攻擊身體;而 DHA則對大腦與神經有修復功能,有助於情緒穩定、提升專注力。

推薦食物

  • EPA、DHA :鮭魚、鯖魚、秋刀魚、沙丁魚、鱈魚肝油、魚油保健食品
  • 植物性Omega-3 :亞麻仁籽、奇亞籽、胡桃(但轉換效率低)

 

輔酶Q10 + 葡萄糖氧化

輔酶Q10就像細胞內的能量開關,參與身體能量的製造過程,是讓細胞充電的重要輔助酶,缺乏它不只身體容易疲勞,連肌肉耐力、心肺功能也會受到影響;葡萄糖氧化則是身體將碳水化合物(葡萄糖)轉換為能量的基本代謝路徑。如果這條路徑不順,就算吃了很多營養食物,身體也難以真正吸收這些健康的養分。

推薦食物

  • 輔酶Q10 :沙丁魚、鯖魚、豬心、牛肉、菠菜、花椰菜
  • 促進能量代謝的輔助 :糙米、香蕉、深綠色蔬菜、堅果(含B群與鎂)

 

容易疲勞要補充什麼?

 

食物怎麼選 ?實用吃法總整理

時段

營養素與來源

建議吃法

早餐提神組合

B群 :全麥吐司、雞蛋、無糖豆漿,鐵質 :雞蛋、紅豆泥、葡萄乾

地瓜+水煮蛋+黑芝麻豆漿,簡單補氣早餐

午餐能量補給

維生素D:烤鮭魚、香煎秋刀魚、炒香菇,鎂 :糙米飯、炒菠菜、芝麻醬

鮭魚便當+炒菠菜+一小杯豆漿,補足營養、穩定血糖

晚餐穩定情緒組合

Omega-3 :鯖魚、秋刀魚、胡桃、亞麻仁粉

燉秋刀魚或涼拌亞麻仁油冷豆腐,幫助晚上好眠

隨手小點心

輔酶Q10 :沙丁魚罐頭、豬心湯、牛肉炒花椰菜,葡萄糖代謝:香蕉+堅果、燕麥棒、糙米飯糰

下午一根香蕉+一把腰果,比咖啡更續航

延伸閱讀一直想睡覺怎麼辦?薑黃成分揭密,輕鬆抵抗容易疲勞的困擾!

商品推薦  :美日雙專利高濃度薑黃+朝鮮薊

 

補對營養還不夠,生活作息也重要

營養素不是吃進去就好,時間、順序與搭配方式也會影響吸收效果。如果你一直都有吃保健食品卻沒什麼感覺,也許是方法出了問題。這段幫你釐清幾個日常容易忽略的吸收關鍵與生活同步原則,讓補充真正發揮效果。

營養素的搭配與吸收建議

有些營養素是成對吸收的,搭錯反而會互相干擾。例如 :

  • 鐵建議空腹吃,若搭配維生素C會更好吸收,但不要同時吃鈣質,否則吸收率會下降。
  • 魚油要搭配含油餐吃吸收率才高,飯後補最適合。
  • 維生素D與鎂是互補吸收的好搭檔,如果有睡眠問題建議兩者一起補
  • B群最好在早上補充,與咖啡間隔30分鐘以上,避免影響代謝。

 

飲食、睡眠、運動同步抗疲勞

光靠吃保健食品還不夠,疲勞累積常是生活習慣長期不平衡造成的。三件事缺一不可:

  • 飲食 :以天然食物為主、少精緻糖與過度加工,先顧好基本飲食結構。
  • 睡眠 :睡眠品質比長度重要,養成固定睡眠時間,避免追劇或熬夜滑手機。
  • 運動 :每週3次以上快走、伸展、肌力訓練都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與代謝,還能改善情緒疲勞

 

生活作息

延伸閱讀長期睡不著怎麼辦困擾你?5種睡前方法原來維生素B能助眠 !

 

常見問答 Q&A

Q1 : 容易疲勞要補充什麼?日常該怎麼吃才有感 ?

A1 : 補充營養素的時機會影響吸收效率。早上適合補充B群與鐵,有助於提神與促進紅血球生成;魚油與維生素D建議飯後吃,藉由油脂幫助吸收;晚上則適合補充鎂與輔酶Q10,有助放鬆神經、提升細胞能量。不同營養素間也要注意搭配,例如鐵不宜與鈣同時吃,才能避免吸收互相干擾。

Q2 : 我明明有睡飽,為什麼白天還是很累 ?

A2 : 睡眠時間長不代表睡眠品質好。若淺眠多、半夜常醒、或作夢頻繁,身體難以進入修復狀態,白天自然提不起精神。這時可以從補充鎂與維生素D著手,並調整睡前習慣,幫助大腦放鬆、提升深層睡眠比例。

Q3 : 魚油真的能改善疲勞嗎 ?

A3 : 魚油富含Omega-3脂肪酸,有助於抗發炎、穩定神經傳導與情緒,有研究指出對慢性疲勞與壓力性疲勞狀況有改善效果,尤其在睡不好或精神不穩時更適合補充。

Q4 : 市售魚油這麼多,怎麼挑才不踩雷 ?

A4 : 挑選魚油時要注意來源純淨、有無重金屬檢驗報告,以及Omega-3的濃度。建議選擇濃度達90%以上、有專利認證的產品,如苼莛的98%高濃度頂級專利黃金魚油,品質穩定,吸收率也更高。

Q5 : 疲勞會影響免疫力嗎 ?

A5 : 會的。當身體長期處在疲勞與壓力狀態時,會促使體內慢性發炎,削弱免疫細胞的反應效率。營養素缺乏如B群、維生素D與Omega-3,也會讓免疫力下降。補對營養、調整作息,是穩定免疫的第一步。

 

總結

如果你常常白天昏昏沉沉、精神難集中,與其一昧喝咖啡撐下去,不如換個方式思考容易疲勞要補充什麼。B群、鐵、鎂、魚油這些營養素,對穩定情緒與補足體力都很重要,並搭配正確飲食與習慣,把營養補進身體裡。如果想補充高品質Omega-3,也可以試試98%高濃度頂級專利黃金魚油,幫你找回身體流失的營養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