糖尿病年輕化與兒童肥胖

糖尿病年輕化!外食、手搖飲、熬夜讓年輕患者暴增4成

糖尿病年輕化!外食、手搖飲、熬夜讓年輕患者暴增4成

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公布最新「台灣糖尿病年鑑」,報告顯示,2000年至2014年間,台灣第2型糖尿病患者增加2.6倍,其中75歲以上長者每2人就有1人患有糖尿病,20歲以下的糖尿病患者更大增4成,證實糖尿病出現年輕化趨勢
現代人飲食西化,加上速食、手搖飲、鹹酥雞等高糖、高油食物,長期累積體內胰島素失衡。許多上班族一整天坐在電腦前,三餐幾乎靠便當果腹,缺乏均衡飲食與規律運動,都是罹患糖尿病的高危險族群。
尤其現在年輕人人手一杯手搖飲,這些飲料的糖分在身體裡面累積起來,得到糖尿病後,自己的壽命會變短!如果妳20歲就診斷出有糖尿病,妳的人生可能會減短5年壽命,所以預防糖尿病絕對不是50歲以後的事!

全球糖尿病患者倍速增長!台灣平均每三個人就有一人面臨高血糖問題!

全球糖尿病患者倍速增長!台灣平均每三個人就有一人面臨高血糖問題!

根據目前的診斷標準,若空腹血糖超過126mg/dL,任何時間血糖超過200mg/dL,或糖化血色素(glycated hemoglobin,簡稱為HbA1c)超過6.5%,加上高血糖症狀,即診斷為糖尿病。根據美國華盛頓大學的最新研究報告顯示,未來30年全球糖尿病患者人數預計將從現有的約5.29億人增長到13億人左右。
據國健署二○二二年公布的調查,台灣十九歲以上成人平均每十人就有一人患糖尿病,每四人就有一人處於糖尿病前期,相當於平均每三個人就有一人面臨高血糖問題。
血糖過高,就像器官長期泡在糖水中。如此描繪高血糖者的體內狀態,驚悚,但也貼切。而當全身大小血管都因「泡在糖水」處於不斷發炎、受傷的狀態,也容易產生失明、心血管疾病等種種恐怖病變。

每3名糖尿病患者,就有1人未滿60歲!糖尿病年輕化到2045年可能增加9倍!

每3名糖尿病患者,就有1人未滿60歲!糖尿病年輕化到2045年可能增加9倍!

目前全世界糖尿病年輕化,一般來說,40 歲以前患病叫做年輕型的糖尿病。越年輕患病越不會感受到痛苦,這也讓年輕人輕忽,而不會積極治療,但根據研究報告指出,年輕型的糖尿病,未來罹患慢性病併發症的機率高,因為病程太久,例如眼睛比較容易受傷、洗腎(45% 都是糖尿病病變引起)、心臟病、中風、截肢等可能性。
很多人都認為糖尿病是中老年人才會遇到的問題,然而近年來已有越來越多不到四十歲的青壯年,被檢查出第二型糖尿病!全台糖尿病就醫人數去年突破256萬人大關,相較於4年前罹病人數成長114%,每3名患者中,就有1人未滿60歲。
到2045年台灣40歲以下的糖尿病患者人數將持續增加。目前台灣約有220萬糖尿病患者,佔人口的約10%。糖尿病年輕化是一個重要議題!預估20歲以下、6至19歲以下和20歲以下的人口到2045年可能增加9倍,且患者未來可能終其一生須與糖尿病共存。

當心兒童糖尿病!青春期或幼兒糖尿病罹病比例已經翻倍

當心兒童糖尿病!青春期或幼兒糖尿病罹病比例已經翻倍

糖尿病是國人十大死因的第5名,每年奪走9千多人的性命。但很多人對於這個疾病的印象,可能還停留在是「年紀比較大、累積多年之後才會產生」,其實隨著得糖尿病的人越來越多,得病的年齡也越來越早,甚至也成為了小孩子的流行病!
根據2019年公佈的「台灣第2型糖尿病年鑑」中,就提到2000~2014年,糖尿病的人數增加了2.6倍,而除了高齡化的影響之外,其實更重要的在20歲以下的罹病比例也大幅增加,已經從2008年的9.65%增加到13.94%,幾乎成長了快1倍

生活習慣不良的人,更容易產生糖尿病

而在台灣的健保資料庫研究中,也發現20歲以下的青少年、幼兒中,診斷出糖尿病的平均年齡已接近青春期的年紀(12~15歲),因為在青春期有生長激素,胰島素的阻抗性也會比青春期前來得增加,尤其是有家族病史,或是生活習慣不良的人,更容易產生糖尿病。
尤其,兒童肥胖或早期肥胖可能導致胰島素問題,並增加三高、洗腎以及阿茲海默症和失智症等併發症的風險,這些疾病與血糖控制和胰島素密切相關。

糖尿病年輕化的元兇!這些不良飲食習慣易引發「年輕型」糖尿病

糖尿病年輕化的元兇!這些不良飲食習慣易引發「年輕型」糖尿病

年輕人一些飲食習慣可能增加糖尿病風險:
  1. 高糖分食物: 過量攝取糖分可能導致體重增加、胰島素抵抗,進而增加糖尿病風險。過多的糖分主要來自糖果、飲料、甜點等。
  2. 高鹽分食物: 高鹽分飲食可能與高血壓相關,而高血壓則是糖尿病的風險因素之一。
  3. 高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: 過量攝取這些脂肪可能導致體重增加和心臟疾病,這些都與糖尿病風險相關。
  4. 缺乏蔬果: 不吃足夠的蔬菜和水果可能導致營養不均衡,增加患糖尿病的風險。
  5. 超量飲酒: 過量飲酒可能與糖尿病風險增加有關。
  6. 缺乏運動: 缺乏體育活動是一個獨立的糖尿病風險因素,定期運動有助於控制體重、促進胰島素敏感性。
  7. 不規律的飲食時間: 不固定的進食時間可能影響血糖控制,增加患糖尿病的風險。
熬夜也是一大影響因子,為了保持精神,身體會讓腎上腺素分泌旺盛,腎上腺素則會讓血糖升高以便維持所需能量,相對的,身體就會讓胰島素一直待命,隨時要穩定血糖值。久而久之,也會造成胰島素阻抗的問題。
若有喜愛含糖飲料、高熱量的飲食習慣、常久坐少運動和熬夜等不良習慣,都會讓身體的消化系統紊亂,肥胖易找上門,增加罹患糖尿病的危險因子。

糖尿病多種「併發症」超要命!腎病變機率8成、嚴重折壽15年

糖尿病多種「併發症」超要命!腎病變機率8成、嚴重折壽15年

糖尿病患者併發症尤其多,根據長庚醫院統計,糖尿病引起的腎病變是一般人的20倍;失明機率是4倍;心血管疾病是2倍;中風則是有5倍。若沒有積極治療,預計約10到15年內,有80%的機率將會轉為腎病變。
台灣糖尿病病友超過5成最終死於中風、心肌梗塞等大血管病變相關併發症,此外,每年也有許多糖尿病患因為腎病變,最終需要進入透析治療,這也是造成台灣「透析盛行率」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。
研究指出,若60歲時發現罹患第二型糖尿病,一旦合併有心血管疾病,壽命平均會少活12年,若30歲就發現罹病,一旦合併慢性腎臟病,平均折壽更是高達15年。

如何控制糖尿病?關鍵是積極「控糖」!

如何控制糖尿病?關鍵是積極「控糖」!

如果放任高血糖不處理,器官就像泡在糖水裡,陸續造成各種病變。不少患者得了糖尿病消極以對,認為病症不可逆,而且吃藥傷身控制,所以想要控制糖尿病,需要從飲食、運動、生活習慣下手,並持續監控三高,聰明控糖、預防併發症。
為什麼「控糖」這麼重要呢?這是因為血糖波動不穩對糖尿病患者是非常危險的狀況,容易損傷血管與神經,尤其是血糖過低會引起嚴重心悸、頭暈,甚至抽搐、昏迷失去意識。若血糖在短時間內急速上升,可能造成「高血糖急症」,出現脫水、意識障礙。
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,有四個策略可以預防糖尿病的發生,包括維持健康的飲食、適度運動、保持良好的體重以及戒菸。只要能夠實踐這些策略,就能夠延緩糖尿病的發生。

糖分更是孩子肥胖元兇!

糖分更是孩子肥胖元兇!

過度攝取糖分是小朋友肥胖的主要原因。高糖飲食對健康帶來嚴重的危害,不僅容易引起孩子肥胖、蛀牙、過動,還可能導致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嚴重疾病。此外,兒童時期攝取過多的糖分,也可能損害成年後大腦的認知和記憶能力,因此父母應該限制孩子攝取含糖飲料、甜點和加工食品的量。
根據美國心臟協會(AHA)的說法,人體並不需要額外添加糖分就可以維持健康。天然食物中的糖分自帶各種營養素,例如牛奶中含有乳糖,同時也含有鈣和維生素B群等營養素;水果中除了果糖外,還含有纖維、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。然而,大多數含糖飲料、零食和甜點通常使用添加糖(精緻糖)製成,而這些食物則缺乏營養價值。

孩子體脂肪失控?一旦疏忽恐一路胖到大!

孩子體脂肪失控?一旦疏忽恐一路胖到大!

如果在小時候是個小胖子,要在長大後變瘦就變得相當困難!根據美國的研究顯示,青少年的肥胖問題實際上在五歲前,就已經種下了決定性的因子,因為在嬰兒和幼兒期以及青春期是人體細胞增殖最旺盛的時期。在這段時間,如果攝取的食物過多超過了身體所需,將刺激身體內的脂肪細胞進行增殖,以容納過多的脂肪。

兒童肥胖還會誘發性早熟 小孩再也長不高!

兒童肥胖還會誘發性早熟 小孩再也長不高!

肥胖不僅僅是體重的問題,還可能誘發性早熟,成為阻礙身高發展的絆腳石!肥胖會促進生長荷爾蒙的分泌,也是引發性早熟等併發症的主要原因。此外,體脂肪會釋放一種稱為瘦體素的物質,這種物質影響腦部下視丘,進而影響孩子進入青春期的訊號。因此,當體脂肪累積過多時,瘦體素的分泌也會增加,可能引發性早熟的擔憂。
臨床觀察結果顯示,雖然肥胖的兒童一開始可能體格比同齡朋友高大,但最終卻無法持續增長。這是因為性早熟對身高發展造成致命的傷害,導致荷爾蒙的分泌模式改變,生長板的閉鎖時間提前,從而限制了骨骼的生長,就等於剝奪了長高的機會,可能限制身高的發展。
因此,認為「多吃就能長高」的觀念是錯誤的,相反的,過度進食反而可能刺激生長激素的釋放,引發性早熟。因此,家長在發現孩子有肥胖問題時,應第一時間注意並調整孩子的飲食習慣。

忙碌家長的挑戰:隱藏在早餐中的肥胖風險

忙碌家長的挑戰:隱藏在早餐中的肥胖風險

在現代忙碌的每一天,家長們早上面臨著出門上班和帶小孩上課的壓力,導致一早起床就手忙腳亂。為了節省時間,許多家長可能只能匆忙地給孩子吃白吐司、白米飯甚至麵包這類食物,但長期下來,這樣的飲食習慣可能是孩子變胖的根本原因!
早餐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餐。然而,吃白吐司、白稀飯和麵包等經過加工和精煉的精緻澱粉,去除了大部分的纖維和營養價值,但仍含有高澱粉和高血糖指數的碳水化合物,因此具有較高的血糖指數(GI值),意味著會迅速提高血糖水平,增加飢餓感,並可能導致攝取過多的卡路里。這樣的飲食習慣不僅會使孩子在整天學習時感到昏昏沈沈,背後還隱藏高油、高鹽、高糖的危機,全部吃下肚除了有肥胖問題之外,更會影響到身體代謝和營養平衡。

孩子早餐必備3要素:1/2碳水化合物+1/4蛋白質和1/4維生素

孩子早餐必備3要素:1/2碳水化合物+1/4蛋白質和1/4維生素

早餐是我們在睡醒後的第一餐,能幫助孩子們集中精神,更好地學習,因此絕對不能錯過,且重要性不容忽視!建議孩子的早餐應該按照以下比例攝取食物:
  • 1/2的碳水化合物:選擇原型、低GI的醣類
    早餐可以選擇吃全榖根莖類食物,如地瓜、馬鈴薯,或者選擇全麥麵包、饅頭等。這些食物不僅熱量較低,還能提供較長時間的飽足感,不容易感到飢餓。如果在早上7、8點吃完早餐,能夠一直持續到中午12點吃午餐,不會感到太快飢餓,也不會因攝取過多澱粉而感到困倦。
  • 1/4的蛋白質:一顆蛋或一杯牛奶即可
    蛋白質的攝取量不需要太多,尤其是早上起來時,腸胃功能尚未完全恢復正常運作,承受過多負擔不利於消化。因此,只需攝取一顆水煮蛋、一杯牛奶或一瓶原味優酪乳,就能獲得足夠的蛋白質,非常方便。
  • 1/4的維生素:幾片或幾顆水果皆可
    水果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,例如柑橘類水果富含維生素C,蕃茄含有維生素C和蕃茄紅素,蘋果則含有增強記憶力的微量元素鋅。此外,水果中還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,每天早餐只需攝取一些水果,就能獲得許多的益處。

台灣「兒童肥胖」比例居亞洲之冠!

台灣「兒童肥胖」比例居亞洲之冠

根據2020年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的調查,台灣12歲以下肥胖及過重兒童的比例達到31.3%,位居亞洲之冠。更令人擔憂的是,有一半以上的肥胖兒童在成年時期仍然保持肥胖狀態。小孩子肥胖對健康、心理和生活品質都造成了嚴重的危害,因此肥胖防治應該從兒童時期開始著手!
飲食習慣是與肥胖相關的重要因素。在台灣,由於飲食西化的影響,炸雞速食、鹹酥雞和手搖飲料店等高熱量食物隨處可見。孩子往往難以抗拒這些誘惑。此外,一些父母也會縱容孩子,例如用含糖飲料和炸雞等不健康的食物作為獎勵,或者疏於關注孩子的早午晚餐的飲食,再加上孩子常常長時間玩3C產品而缺乏運動,這些因素結合起來導致台灣兒童肥胖率居亞洲之冠,平均每四名兒童中就有一人是小胖子。

常常餵糖安撫孩子?影響免疫系統、增加慢性病機率

常常餵糖安撫孩子,影響免疫系統、增加慢性病機率

「乖唷~這是你最愛吃的餅乾,想要吃就別再哭囉!」在生活中,常見到孩子不斷哭鬧,父母或長輩試圖用各種方法安撫,但效果有限,於是不得已餵孩子吃甜食以使其安靜下來。
對於孩子來說,糖分具有一種致命的吸引力。當小孩子在超市看到七彩精緻的糖果或者甜甜的牛奶巧克力時,往往忍不住向大人索要。或許妳也有過禁不住孩子的要求,買下其中幾種甜食的經驗,甚至有些家長會用糖分作為獎勵方式。
這些看似無害的小點心正是導致孩子經常生病、過敏,情緒不穩的主要原因。給孩子吃甜食只會帶來短暫的安靜,甚至可能產生依賴和上癮的現象。除了增加蛀牙和肥胖的風險,長期攝取過量的糖分還會增加慢性疾病的機率,不僅影響成長和發育,還可能影響免疫系統、心血管健康和情緒控制。研究更發現,過量的糖分還可能損害大腦中負責認知和記憶的海馬區域,對成年後的學習和記憶能力造成影響。

糖分過量的15大危機

糖分過量的15大危機

如果妳家有個愛吃糖的孩子,來看看下面列出的15大糖害問題:
  1. 引起肥胖問題
  2. 產生蛀牙
  3. 對心血管健康的危害
  4. 增加糖尿病機率
  5. 免疫系統失調
  6. 降低大腦認知、智商與發育
  7. 損害肝臟
  8. 消化系統問題
  9. 情緒低落、憂鬱
  10. 皮膚老化與變差
  11. 骨折機率提高
  12. 近視機率增加
  13. 性激素失調
  14. 產生過動問題
  15. 增加癌症風險

結論:重視孩子體重控制!以身作則擇食,首要穩定血糖

在評估兒童的肥胖標準時,我們無法像成人一樣僅以身體質量指數(BMI)作為判斷標準,因為兒童和青少年處於成長發育的階段,身高和體重都在不斷變化。因此,我們需要參考兒童生長曲線和「兒童及青少年生長身體質量指數(BMI)建議值」來評估其體位狀況。
吃過量糖會導致一系列身體健康危害,包括可能導致胰島素阻抗、脂肪肝、高血壓、心臟疾病甚至癌症。研究發現,九天不攝取添加糖,可以降低壞膽固醇、血壓和三酸甘油脂。
為了孩子的健康,家長應該以身作則,選擇健康的食物,控制糖分攝入,並鼓勵孩子進行規律運動。同時,要注意隱藏在日常飲食中的糖分,如調味醬、果汁飲料等。透過良好的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,我們可以幫助孩子建立健康的體魄,預防糖尿病和肥胖問題。